摘要:本文的结论是,终结金融主义复归资本主义是经济制度健康运行的道德诉求。 ...
利差过大,造成了极大的扭曲和负面效应。
它们就是私募股权基金和维权对冲基金(activist hedge funds)。第二种思想依托于自由市场的理念,体现为资产定价模型。
金融主义可能也会创造福利,但却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提并论。对于这次金融危机,人们发表了许多高见,但直到最近才开始认识到此次危机关乎美国资本主义的功能和基础。该模型的初衷是帮助投资者在平衡风险与收益中做出理性选择,但未曾料想的后果是转移了投资者对发行股票公司的兴趣和关注,而仅关注投资决策本身,导致股票所有权与公司运营相分离,投资者不再关心公司运行,对公司缺乏责任感。小杰拉尔德·蔡的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曾是共同基金巨头,小杰拉尔德·蔡曾担任制罐公司的副董事长后升至董事长。传统的小型贷款机构抛弃了原有客户,为了寻求更多利润而加速证券化。
在这种以交易为中心的金融模式下,受雇于银行的华尔街精英们帮助投资银行出售风险而留存大部分利润。本文认为,金融主义导致当代人劫掠后代人财富并危害国家安全,其本质上是不道德的。我国经济结构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体制的关系怎样?如何通过金融改革使经济结构调整更顺利?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表达自己的一管之见。
(三)采用支出法,将国内生产总值分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及服务净出口。第二组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77030.2亿元,占比为19.2%。第一轨是在境内逐步实现资本账户下的人民币可兑换,如鼓励在贸易结算和资本输出中使用人民币。三、调结构的关键是一揽子推进金融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我国金融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之中。
从1996至2010年,居民消费率从 77.3%降至71.3%,其中:农村居民消费率从41%降至23.2%,而城镇居民消费率却从59%升至76,8%。信用评估是对法人和自然人的偿债能力及可信度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2010年,最终消费支出(含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为186905.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4%。因此,内幕交易是十分严重的金融欺诈,要设计出一套专门针对金融欺诈犯罪的司法制度(如辩方举证),严厉而有效地打击内幕交易行为。经济发展的本来涵义应该包括数量扩张、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但简单化的政绩考核标准使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数量扩张,为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率,甚至不顾高能耗高污染而盲目投资。由于证监会未在分红问题上对上市公司提出规范和要求,导致一部分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特别是没有现金分红。
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2010年,劳动者报酬为196714.0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由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可知,我国利率渐进式改革已成功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及贷款利率管-F限、存款利率管上限 的既定目标,距离利率市场化的最终日标只剩一步之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只要取消存贷款利率上F浮动限制,将利率决定权完全交给金融机构,就可以最终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巾场资金供求和风险程度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利率市场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从生产法角度来分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可以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以下问题。我国金融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但金融市场环境还不够清洁。
但是,在我国,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国有的,其融资方向具有明显的所有制情结,偏向于国有部门,信贷有偿性的执行力并不严格,这就是金融财政化倾向。关键词:经济结构,金融财政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一国经济发展过程,我们就会发现该国经历过若干次经济结构调整阶段,而当该国顺利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之后,就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4.个人收入占比趋于下降。
在股票市场上,要求股份公司按时向股东分配红利,通过长期的红利累积或股票溢价而回报投资者。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服务体系很有必要。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长期运行已形成路径依赖,难以在短期内调整过来。由于企业利润特别是中小企业利润微薄,导致其研发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到企业科技创新。三是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重要的国际投资工具。信用评级对金融产品的信用质量具有专业区分的功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信用评级机构在经营中应遵循真实性、一致性和独立性原则,向授信者和投资者提供各种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所有发债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都必须经过信用评级机构的等级评估,以形成合理的债券定价机制。
地方政府扮演着地方经济强力推动者的独特角色,为了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增长,会千方百计地招商引资,利用地方融资平台筹资,所以,融资饥饿症和投资饥饿症实际上是一种疾病的两个病症。而非国有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经营环境却长期得不到改善。
1.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较低。我国提供劳务的部门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3.9%,特别是文化产业、设计与研发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5%和3.2%,这表明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决策是由每个经济主体分散作出的,通过价格涨跌来调节供求,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或者向银行借贷而取得资金,经过生产和销售环节取得收益,然后分配给个人。在金融改革中,我们似乎更重视金融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建设,而忽视了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实际上,有效的信用服务体系是金融市场高效、稳健运转的前提条件。
2.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三)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2012年6月,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一)完善信用服务体系我国的金融改革是渐进式改革,虽有改革的目标,但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并不十分清晰,我们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时,并没有同时考虑建立与金融体制相适应的信用服务体系。
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国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就进入经济起飞的门槛,会迎来一段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经济高增长必然引起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和提升,进而导致经济结构的高速变化,这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该国只有顺应这一经济发展规律,适时地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才能有效配置各种资源,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资本形成总额(含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存货增加)为191690.8亿元,占比为48.6%。
从2001至2010年这十年间,投资率从36.5%升至48.6%,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1.3%,2010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利率既是资金的价格,又是其他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标准,它必须反映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的判断和定价,体现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权,尊重企业和居民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自主选择权,才能在金融市场上真正起到基础性调节作用,进而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导引经济结构顺利调整。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总体的改革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再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具体地说,金融改革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二)采用收入法,将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及折旧、生产税净额三个部分。而当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以后,中国就拥有了世界主要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必将改变当今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取得铸币税收入,减少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缓解双边贸易中结算手段不足的问题,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以低成本向国有金融机构借款,然后投资到低效益或无效益的基础设施和形象工程上。中国的股票市场本来就是作为国有企业脱困的一个渠道而建立的,所以,长期以来圈钱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代名词。
(一)采用生产法,将国内生产总值分为三组:从事商品生产的部门,包括农业、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但国家预算除了公共财政预算以外,还有中央政府基金预算和中央所属经营性资本预算,2010年这三项预算共计为13.6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
货物及服务净出口为15711.5亿元,占比为4%。从形式上看,我国金融体制与欧美国家无异。
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1%,尽管可能存在统计误差,但其占比低于50%是不争的事实,而世界上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一般都在50%以上,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非国有部门的发展所需资金很难通过国有金融体系来满足,而只能通过体制之外的民间借贷来接济。